伊朗和以色列交锋激烈之时,伊朗高层接连遭遇暗杀事件,外界便开始猜测内部可能潜藏间谍。事实也确实如此,在伊朗展开大规模的肃清行动后,至少逮捕了700多名涉嫌间谍人员,这一数字让当时的伊朗街头充满了恐慌和不安,人人自危,稍有不慎便可能被举报。
尽管肃清行动如火如荼地进行,但伊朗高层的泄密和背叛事件依然频繁发生。直到某个间谍身份被确认,伊朗才意识到背后隐藏着一个极其庞大且危险的间谍网络。这个间谍身份一旦曝光,震惊了所有人,令整个国家为之一震。
2025年7月14日,俄罗斯媒体“今日俄罗斯”(RT)爆出重磅消息:凯瑟琳·佩雷斯·沙克达姆被确认是以色列摩萨德重点培养的高级情报特工。伊朗官方对此身份给予了正式确认,甚至有伊朗议员卡瓦克比安公开承认这起事件的真实性。这个消息不仅令伊朗社会感到极度震惊,也让全球清晰地认识到一个残酷现实:摩萨德已深入伊朗政治、军事及宗教核心圈层。
更具讽刺意味的是,这位女性原本被伊朗视为革命的忠实支持者,几乎是革命阵营中的“自家人”。她不仅能自由出入多个高层场合,而且可以参与发言、记者会,甚至进入核研究所和革命卫队高级军官的家庭,完全不受怀疑。
展开剩余83%伊朗之所以对她高度信任,很大程度上源于她特殊的背景。沙克达姆出生于法国一个犹太家庭,外祖父曾经顽强抵抗纳粹,祖父是大屠杀的幸存者。她的履历天然带着“受害者血统”的政治标签。更复杂的是,她曾嫁给一名也门穆斯林,一度改信逊尼派,离婚后又改信什叶派,期间活跃于新闻报道和文章写作中,成为伊朗的代言人。
这个“欧美知识女性 虔诚信徒”的人设让伊朗对她毫无戒心。沙克达姆成为《德黑兰时报》《塔斯尼姆新闻》《凯汉日报》等官方或半官方媒体的常客,甚至伊朗最高领导办公室的网站也曾刊登她的文章。
有人可能会质疑:一个女性没有携带武器,没有直接参与暗杀,能造成多大破坏?这种想法大错特错。
虽然凯瑟琳没有拿枪,也未直接实施暗杀,但她传递的信息至少间接将伊朗推入多次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。2017年,借助RT记者身份,她成功接触了当时只是总统候选人的莱希——后来成为伊朗总统,掌控核计划与内政安全。她不仅采访莱希,还随行车队出巡,与其核心团队成员闲聊、共进餐食,逐步套取情报。
这只是开始。沙克达姆后来进入了伊斯兰革命卫队的核心圈子,直接接触到了圣城旅传奇指挥官卡西姆·苏莱曼尼——这位被美军无人机击毙、伊朗举国哀悼的将军。苏莱曼尼的行踪极度保密,美国情报机构也费尽心力追踪,而沙克达姆则借着“朋友”身份,不仅见过面,聊天,还成功套取了大量机密情报。
近年来,伊朗核科学家和高级军事指挥官遭遇多次暗杀,包括塔赫兰奇、阿巴西等顶尖核物理学家被接连袭击,导弹库和科研实验室的精确打击更是频频发生。根据伊朗安全部门公布的审讯结果,这些重要情报的泄露部分是通过沙克达姆的渠道传出的。
更令人震惊的是,她的行动背后还有强大的技术支持。6月底,《凯汉日报》披露,沙克达姆背后有印度IT公司为她“开路”。由于技术限制,伊朗许多关键人口信息库和出入境系统都外包给印度公司维护,而这些公司被摩萨德“点对点”资助,在系统中植入了后门。沙克达姆只需提供目标人员的姓名和职位,其余如行程、身份证信息、通信数据等,系统便会自动对接,令她轻松获得关键数据。
虽然伊朗曾多次逮捕摩萨德间谍,但从未抓获像沙克达姆这样拥有“合法外衣”的高级特工。
直到2025年7月,伊朗情报部门最终确认了她的身份,连核安全负责人、革命卫队总参谋长、核物理首席顾问和总统本人都感到震惊难以置信。
她是如何潜伏如此之久,却始终未露破绽?秘诀在于她精心打造的三张牌。
第一张牌是“人设”。伊朗是一个宗教和政治高度交织的国家,核心圈子对外人非常排斥,要么必须有宗教背景,要么有家族背书或血统。她三个条件都没有,却打造了一个看似矛盾却极具迷惑性的形象:一个欧洲犹太后裔,却成为伊斯兰革命的坚定支持者,公开反以反美,文章频繁出现在官方报刊上。这样的身份让她很难被怀疑。
第二张牌是“女性身份”。虽然难以公开承认,但现实是,一些伊朗官员和学者即便平时戒备森严,面对一位“有文化、懂中东事务且崇拜他们”的西方女性时,警惕心自然而然降低。沙克达姆极致利用这种软关系,先拉近与官员家属、秘书的关系,再从他们口中套取内部机密。
第三张牌是“技术背书”。她虽不懂编程,但背后有强大“暗网”技术支持。印度IT公司的后门一经曝光,才知道她传递的信息不仅是口头八卦,更多是数据包形式的精准情报。例如某位核科学家搬家,她只需人名和大致位置,即可通过数据库查出完整身份证和户口信息,并传送给以色列。
这套“人-网”组合在伊朗几乎无解。情报人员能防外来渗透,却难防记者带录音笔采访,也防不住饭局间无意泄露的话被她记录。
那么,沙克达姆为何最终暴露?外界众说纷纭:有说她传递情报的网络被伊朗反监控,有说是被拉拢的内部线人叛变。不管怎样,到今年7月,伊朗高层已经锁定了完整证据链。但当革命卫队展开抓捕时,沙克达姆早已消失无踪。
据传她逃到了第三国,曾在土耳其机场出现过护照信息,之后行踪成谜。
她虽逃脱,但留下的烂摊子远非一张假记者证能解决。伊朗一口气逮捕了700多名嫌疑者,部分被当场处决,部分判处死刑,还有很多仍在审讯中。
讽刺的是,伊朗忙着剿灭内鬼时,英法德三国迅速跳出来指责伊朗违反核协议,扬言启动“快速恢复制裁”,形势对伊朗极为不利。这一连串动作无疑让伊朗陷入两难境地。
这起事件提醒全球,中东地区的博弈远不止军事力量的较量,最可怕的是那无形中操控信息流的“嘴”和“网”。伊朗能否堵住下一个沙克达姆?摩萨德会在谁身上下一个陷阱?这场较量还远未结束。
你怎么看伊朗这次能否弥补这个严重漏洞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。
发布于:天津市炒股杠杆软件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